【翠絲】:5.5分
發現最近香港電影開始喜歡以邊緣人為主,從《踏血尋梅》到《一念無明》再到如今的《翠絲》,我當然是非常認同這樣的創作方向的,這都是通過邊緣人物來展現創作者的人文關懷。
《翠絲》這個題材在港產片裡是少見的,電影的立意都非常好,還有一班優秀的演員,本該成為港版的《丹麥女孩》。
優點當然是題材的新穎,導演特意選擇一個年過五十的中年男子為主角,中年往往伴隨著中年危機,生活的壓力,家庭的紛爭,老友的逝去,重重壓抑下,讓男主角最後的抉擇合理化。姜皓文的表演非常到位,將一個壓抑自己的好好先生完全表現出來了,變性前與變性後的反差也提現得鮮明而不做作。跟他對手的惠英紅就更加不用說,舉止之間都是戲,不得不說他們兩個那場爆發戲演得非常漂亮。
問題也很明顯,一個是黃河這個角色,黃河這個演員跟角色都是電影裡的大敗筆。導演所有的同性平權的主題表達,都是通過黃河這個人物用嘴說出來的,關鍵黃河這個演員的演技實在是有點尷尬,而黃河與姜皓文那場吻戲更是莫名其妙。另外一個問題是,導演有意無意地忽略了,變性者對原來家庭的傷害。當姜皓文選擇了變性,那變性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呢?姜皓文與前妻兒子之間的和解呢?這些導演都刻意去迴避了。還有就是姜皓文與妻子坦白了,那場戲當然非常好,但是兒子呢?前面刻意交代了兒子發現父親異裝癖的身份,最終居然就這樣不了了之了。
最後我想說,新人導演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,那就是把過多的篇幅留給演員發揮,或者說過於依賴演員的表演了,你看這部電影到最後,你能記住的永遠都是演員們精湛的演技,那導演呢?除了通過黃河口中那些陳腐的說教,還剩下什麼?